1698年3月,在一阵轰鸣的礼炮声中,一艘名为“安菲特利特号”的大型三桅木帆船,从法国西南部的拉罗谢尔港起航,朝着遥远的东方出发。
三百多年前,“安菲特利特号”克服重重困难两次直航广州,拉开了中法贸易的序幕,带来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也在整个欧洲掀起了一股百年不衰的“中国热”。一批乘坐“安菲特利特号”来中国的科学家,把自己的余生都留在了中国,对东西方之间文化、科学、艺术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海上来客》海报
由广州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李林导演团队历时三年打磨而成的纪录片《海上来客》近日播出,该片共三集,每集50分钟。镜头跟随在广东生活了近20年的法国作家方索,为解开首航广州的法国商船“安菲特利特号”的秘密,在中法两国多地寻访,最终发现并记录了一个鲜为人知却又令人惊叹的传奇故事。
纪录片首集《双重使命》便是从“安菲特利特号”船只入手,找寻中法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印记;第二集《商都探秘》讲述了“安菲特利特号”抵达千年商都——广州后,商人们和“国王的科学家”们新的探险故事。第三集则讲述了返航的“安菲特利特号”抵达了法国圣路易港,船上带回了大量的中国商品,给法国商人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迅速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掀起了长达百年的中国热。
《海上来客》剧照
《海上来客》全片主线以方索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抽丝剥茧的探索展开,它们与中国的现在和历史肌体相容,使人在当下的时空里不停地回眸那些闪亮的过往。片中,导演以纪事寻访和地理建筑为载体,构筑了广州这座千年商城过往的路径,引领观众走向历史深处。
沿着“安菲特利特号”进入中国海关的历史线路,跟随方索一同走进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海关——粤海关,从澳门口挂号、虎门口查验、黄埔口停泊交税,再到广州十三行开展贸易,纪录片用纪事寻访、情景再现、三维动画等方式,生动再现了百年以前广州作为最大的通商口岸,承担着往来贸易的繁忙场景。
纪录片镜头记录下的广州老城区,仿佛成为了见证广州历史兴衰的沿途路标,隐藏着一个个文化密码,折射着整座城市过往的辉煌与荣光。而站在那历史深处的,是书写了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到古代十三行的商业传奇故事的历史人物们,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造就了这座海纳百川、拥抱世界的古老商城,也是他们在历史那一端凝望着这座城不断向前发展。
纪录片《海上来客》以扎实的学术基础、生动饱满的故事、扣人心弦的叙事、丰富的影像表达,深入挖掘了三百年前的一段波澜壮阔而又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填补了影视界和学术界的空白,展示了一幅东西方早期交往互学互鉴的迷人画卷。
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珠江南岸大大小小的瓷器加工作坊里,工匠们每天都在为欧洲的定制瓷器忙个不停;造办处的中国工匠,在法国工匠的指导下,不但学会了如何生产彩色透明玻璃,也学会了将它们吹制成各种形状;乘坐“安菲特利特号”前来的法国画家聂云龙和建筑师卫嘉禄,刚到京城,就投入到西什库天主教北堂的设计和建造工作中,而这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历经几次修缮,今天仍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东方与西方有着不同的文明经历,两种文明之间相互吸引、相互渴望,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碰撞、融合。
《海上来客》剧照
三百年前,“安菲特利特号”为这种渴望开辟了交流的道路。而今,对彼此的渴望依旧,需要的是我们用更现代的思维方式,更加畅通的方式去联系彼此;去学习、了解对方的文化;去看对方国家的发展,去寻找文化融合“走出去”的道路。这是作家方索在做的,想要用笔记录的,也是《海上来客》想要通过镜头表达的。
这个波澜壮阔的海上传奇,虽然发生在300年前,却仍与我们的今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才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